Loading...

耶路撒冷(Jerusalem)

2025-03-23 21:54:08



Talmud: Ten measures of beauty descended upon the world, nine are found in Jerusalem. 《塔木德》说:天下若有十分美,那九分便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Jerusalem)

耶路撒冷(Jerusalem),希伯莱语意为“和平之城”。位于以色列中部的犹地亚山上,平均海拔约790米,是以色列控制下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每个去以色列的人必须到访的城市。

远眺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苦难史

耶路撒冷几千来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泪和征战的历史,她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王朝、十字军、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和英国人所占领和统治。

早在以色列人入主耶路撒冷之前,这里便曾有许多民族居住,包括亚摩利人和赫人等。公元前1004年,大卫王占领该地,取意“和平”,遂将其命名为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大卫将摩西与上帝订约的“约柜”,即刻有十诫的石板迁运至耶路撒冷,并为约柜建立了会幕。大卫王死后,其子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摩利亚山(Mt. Moriah)修建了圣殿,专门供放约柜,史称“第一圣殿”。所罗门王的圣殿成了当时以色列国最大的宗教场所和朝圣中心。每年的节日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犹太子民都涌向耶路撒冷的圣殿朝圣。同时,圣殿也是犹太人最后确知的约柜所在地。正因如此,圣殿及其所在的耶路撒冷在犹太人心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旧约·圣经》曾700多次提及圣殿。

橄榄山麓的墓地群

所罗门王死后,北部的十个犹太人部落以撒玛利亚为首都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南部的两个部落则建立犹大王国,仍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公元前598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占耶路撒冷,将圣殿和城墙摧毁,并将部分犹太人掳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波斯灭亡巴比伦后,这些犹太人及其后裔方获准返回故土,重修了城墙和圣殿,史称“第二圣殿”。此后,耶路撒冷又先后处在波斯、希腊和罗马的统治之下。公元70年,罗马军团摧毁了第二圣殿和整个耶路撒冷,仅留下其西面的一段墙基作为警示。罗马人还将所有犹太人赶出巴勒斯坦的土地,禁止他们在耶路撒冷居住。此后,耶路撒冷屡经易手,公元7世纪伊斯兰兴起后,穆斯林逐渐控制了耶城,并在之后的几百年间与十字军发生因宗教矛盾引起的战争。

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耶路撒冷,开始了耶城四百多年的土耳其统治。19世纪中期开始,觊觎奥斯曼帝国土地的列强、基督教狂热分子、犹太复国主义者纷至沓来,耶路撒冷人口迅速膨胀,人口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18世纪60年代,耶路撒冷的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拥挤不堪,居民不得不突破老城城墙,向西扩张,修建住宅。首先开始向老城外搬迁的是犹太人,后来其他族群也纷纷效仿。老城外的居民区不断扩大,连在一起,成为了耶路撒冷的新城。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中东总司令阿伦比(Edmund Allenby)将军打败土耳其军队,占领了耶路撒冷。1922年,国际联盟批准《贝尔福宣言》,委托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及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进入委任统治阶段。1947年联合国决定以巴分治时,将耶路撒冷置于国际共管之下。但随着1948年以色列建国和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城市被一分为二,以色列占领西区,约旦则控制东区(包括老城)。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军夺取东区,从而控制了耶路撒冷全城。1980年,以议会通过《基本法:耶路撒冷》,宣布“完整、统一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但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目前,多数国家的驻以色列使馆(包括中国驻以大使馆)仍设在特拉维夫或邻近城市,一些国家在耶路撒冷设有总领馆。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以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千年古城、重焕生机

1975年,耶路撒冷超过特拉维夫,发展成以色列控制下的第一大城市。现在,整个城市面积126.3平方公里,人口约69.2万,其中46.4万为犹太人,其余多为阿拉伯人。

耶路撒冷西部大新城,大部分是现代建筑,面积是老城的好多倍。这里有现代化的宾馆、饭店、办公楼,也有各种高等教育机构、政府部门。

城市海拔在650-760米之间。因地处高原山地,昼夜温差较大。8月平均气温22.6ºC,1月平均气温8.0ºC。降水多集中在11月至来年3月,年降水量约550毫米。



三大宗教发源地

在很多古老的地图中,你会发现,耶路撒冷往往是在世界的中心。在它的东边,是亚洲,南边是非洲大陆,西边则是欧洲。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最为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便是世界的中心。

耶稣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也是在耶路撒冷度过的。相传,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被其门徒犹大出卖后,在逾越节最后一次晚餐后,被罗马统治者逮捕并被判处死刑,钉死在耶路撒冷城外。


耶路撒冷老城

如果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最美的地方,那老城无疑是耶路撒冷的精华之所在。耶路撒冷老城(Old City)是一座四面有高大石墙保卫、保存完好的古城,为当时统治耶路撒冷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莱曼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苏丹某日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七头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他醒来之后非常恐惧,叫来谋士们解梦。谋士们认为,这意味着上帝已经不在保护苏丹了。苏莱曼赶紧让谋士们想办法。谋士们说,唯一的方法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四周修建一道城墙。于是苏莱曼下令沿着公元2世纪罗马时期所筑城墙的走向修筑,重新修建更高、更坚固的城墙。这就成了耶路撒冷老城的城墙。

耶稣苦难之旅

老城位于耶路撒冷东部,面积仅为1.5平方公里。然后,就在这么拥挤的老城中,还分有四个城区:犹太区(Jewish Quarter)、穆斯林区(Muslim Quarter)、基督徒区(Christian Quarter)和亚美尼亚区(Armenian Quarter),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存的城墙是16世纪由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下令重建,基本是老城现有大马士革门、雅法门等八座城门。城内的西墙、圣墓教堂和阿克萨清真寺分别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老城街景

1981年,耶路撒冷老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老城中最主要的景点当然就是三大宗教的圣地:犹太教的西墙,伊斯兰教的圆顶清真寺和基督教的圣母教堂。

西墙(Western Wall):又名哭墙,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粪门”(Dung Gate)附近的犹太区。据称是第二圣殿遗迹,是犹太教的最重要圣地。

公元66-70年,巴勒斯坦爆发犹太人反抗罗马的大起义。据传起义失败后,罗马军团将圣殿和耶路撒冷夷为平地,仅保留圣殿基座的一段西墙,作为留给犹太人的警示。但犹太人认为,西墙之所以得以保留,是上帝要以此作为其与犹太人立约的象征。西墙是犹太人在近两千年的流散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神圣的地方。尽管在西墙祈祷在不同时期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众多犹太人仍历经艰难,到此向上帝倾诉。他们最强烈的愿望之一就是弥赛亚降临,流散各地的犹太人重新聚集在“以色列地”,重建圣殿。他们在西墙前想起圣殿被毁、民族离散的悲惨命运时,常禁不住放声恸哭,因此西墙又称“哭墙”。

远眺圣殿山

1967年,以色列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历经2000年后,西墙再次处于犹太人控制之下。以政府在西墙前辟出宽阔的广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新年、赎罪日等重要的国家或宗教节日,便在此举行纪念活动或宗教仪式。根据犹太教传统,在西墙前祈祷男女有别,各自分区,男左女右。男子进入祈祷区域必须戴帽,以示对上帝的敬畏。每次去西墙,都可以可能到许多犹太人,头抵西墙的巨石、手握经书,祈祷诵经。他们的身体随着经书的节奏微微摆动,每念完一段,还用嘴亲吻巨石。无论是身穿黑袍、头戴黑帽的宗教人士,还是一般的犹太人,来到西墙,都显得无比的虔诚。

祷告中的犹太信徒

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期间,约旦军队占领了耶路撒冷老城。以色列虽然建了国,确仍未能得到他们向往了两千多年的西墙。直至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联合国停火协议生效前夜,攻入老城,终于夺回了了老城和西墙。

现在,这一段哭墙长约48米,高约19米,由12层的大石块砌成。石块之间并无特别的黏合剂,但异常坚固。从最下面至第七级是第二圣殿时期的遗物,第八至第十二级为罗马时期修建,再往上是马穆鲁克时代的石块。

现在,有很多虔诚的犹太教徒每天都会来此面壁祷告。每逢宗教界日,更是有大批犹太人聚集与此,举行各种仪式,缅怀祖先、追忆民族苦难。

哭墙时犹太民族2000多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犹太人认为,让脑袋瓜直接对这上帝是大不敬,所以平时很多犹太男性会带上小帽。男士进入哭墙祈祷区域,必须戴帽,以示对上帝的尊重。没有帽子的游客可以在入口处取一个纸制的圆形小帽带上。

在女性区域,女性祷告后一步一步退出祷告区域,退出时仍面对哭墙,以示恭敬。

由于西墙和位于西墙上部的圣殿山触动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敏感神经,所以通往西墙广场的安检非常严格。

同时必须注意:安息日和犹太节假日期间,西墙广场上是严禁摄影的。男女的祈祷区域是分开的。男子进入祈祷区域时,必须戴帽子。也可以在进入祈祷广场的地方拿一个纸制的小kippa戴上。

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又称复活教堂(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内的基督区。许多基督教派认为,教堂所在地点正是耶稣受难和安葬的地点。公元335年,当时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罗马国王君士坦丁大帝之母海伦娜巡游耶路撒冷时,在此发现了耶稣受难的一些遗迹,便命人在此修建了教堂,这一教堂从此成为全世界基督徒心中的圣地。

圣墓教堂由三个彼此相连的教堂组成。一座长方形廊柱大厅教堂(Matyrium),一个廊柱中庭(Triportico)和一座圆形大厅(Anastasis,意为“复活”)。圆形大厅中央,是安葬耶稣的洞穴遗址。洞穴周围的岩石全被削去,圣墓则被围在一个被称为Edicule(意为“小房子”)的建筑内。游客可以排队进入建筑内瞻仰耶稣之墓。

1009年,教堂被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完全摧毁,十字军东征期间方得以重建。圣墓教堂的同时归属希腊正教、亚美尼亚正教、罗马天主教所有,科普特正教、埃塞俄比亚正教和叙利亚正教等教派在19世纪也获得了一定的管理权。各教派在各自礼拜时间、地点等问题上订有协议,并拥有各自的礼拜堂,因此不会发生矛盾。但是为了保持这种状态,教堂“钥匙”的掌管权几百年来由中立的穆斯林家族管理。教堂内的圣墓、耶稣受难的各各地、停放耶稣遗体的膏油石等,都是基督教徒朝拜的圣地。特别是膏油石,每次去时总挤满了人。耶稣从十字架上被放下后,就被放置在这块石板上涂抹享有。所以现在很多信徒也将自己的东西放置到这块石板上,有点类似中国的“开光”。

萨赫来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萨清真寺

萨赫来清真寺,又称圆顶清真寺或金顶清真寺。建于公元668-691年,色彩绚丽、结构紧凑。据《古兰经》17章1节记载,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额52岁(公元620年)时,某天夜间突然被天使从梦中唤醒,奇迹般地乘坐天马,追随天使从买家来到耶路撒冷圣殿山,脚蹬一块岩石,升上“七重天”、接受“天启”后,于黎明返回麦加。这块圣石命名的清真寺故又名萨赫来清真寺或岩石清真寺。2000年,当时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2000多万美金,购买了约150公斤的黄金,打造成金箔,贴子清真寺圆顶之上。从此,该寺的金顶便成了耶路撒冷的象征。只可惜,非穆斯林不让进入清真寺。据余秋雨先生述:“巨大的顶穷华美精致、金碧辉煌,地下铺着厚厚的毛毯,中间一个深褐色的围杆很高,踮脚一看,围的是一块灰白色的巨石,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由此升天。”

黄金打造的萨赫莱清真寺

圣殿山南部不远处是建于公元709年代阿克萨清真寺。“阿克萨”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极远的”,因此,阿克萨清真寺又被称为“远寺”。该寺的修建亦来源于穆罕默德的那次神游。阿克萨清真寺虽然没有金顶,但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地位特殊,在伊斯兰教中是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大圣寺。

圣殿山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东南角,是建造在哭墙上东侧的一个高台。因为曾是所罗门王修建圣殿的地方,所以亦称“圣殿山”。

贝博官方bb艾弗森

耶路撒冷之争

正由于耶路撒冷特殊的历史和三大宗教发源地的地位,它一直是以巴冲突中最敏感、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自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定都耶路撒冷、所罗门王在此修建圣殿以来,犹太民族便一直将耶路撒冷视为其精神中心、其民族身份的象征。两千多年来,被迫害的犹太人被迫在世界各个角落四处流散。但是,他们重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土。每年逾越节晚餐后,他们都会庄重地说:“明年在耶路撒冷!”世界各地的犹太会堂,在修建时,也尽量朝向耶路撒冷的方向。人们在会堂祈祷,也会起立面向耶路撒冷进行祷告。

而作为伊斯兰教第三圣地的耶路撒冷,也是巴勒斯坦不肯轻易放弃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殿地方,被全球近亿的穆斯林视作是伊斯兰教教的第三大圣地,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宗教意义。即便巴勒斯坦愿意放弃,穆斯林国家也绝不答应。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耶路撒冷为其首都。在拉马拉的阿拉法特陵墓建筑上,专门设计了一道可以直接射至耶路撒冷的激光,暗示着巴勒斯坦人希望终有一天能回到耶路撒冷建国。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将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首都。1950年,以色列将首都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当然,大多数国家目前并不承认耶路撒冷便是以色列的首都了,都认为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迄未确定。因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其使馆设在特拉维夫或其附近区域。少数国家,如美、英、法等在耶路撒冷设有领事馆。

虽然以巴间的和谈一直没有中断,但以色列在耶路撒冷一些敏感地区扩建定居点的行为也没有中断。这么做的目的还是不断将耶路撒冷“犹太化”,造成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既成事实。

现在,以色列的议会、总理府、总统府和大部分的政府机关都设在耶路撒冷。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实际处于以色列控制之下。现在,以色列更是对这座城市具有完全、绝对的控制权。就连上圣殿上参观圆顶和阿克萨清真寺的安检口,也是以色列士兵负责把手。

居住在东耶路撒冷的约30万巴勒斯坦人,虽然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很多却并不拥有以色列国籍,而仅有以色列的永久居住权。他们不参与以色列的选举,而是参加巴勒斯坦的大选。

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和阿犹民族矛盾也是耶路撒冷的主要话题。对犹太人而言,为了加强耶路撒冷的犹太属性、增加在耶城最终地位谈判中的筹码,当然希望城里的犹太居民的数量和比例都不断上升。近年来,耶城犹太居民的生育率不断下降,而阿拉伯群体的生育率却依旧较高。再加上城内生活开支快速增加,使许多年轻的犹太夫妇不得不搬出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是以巴双方所有矛盾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从地理上划分一个城市的问题,更牵扯到历史、宗教和民族感情的问题。在目前的以巴和谈中,双方都希望先易后难,暂时搁置耶城问题,先谈其他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耶路撒冷“国际化”遭到以色列的坚决的反对后,也有人提出将耶路撒冷分割。西部犹太人为主的地区归属以色列,东部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地区归属未来的巴勒斯坦国。老城的犹太区归以色列,其它部分和圣殿山归未来的巴勒斯坦国。但是,即便这样的方案也无法得到支持。特别是以色列国内以沙斯党为代表的右翼政党,在耶路撒冷问题上态度坚决。政府受其掣肘,不敢在耶路撒冷问题上有任何举措。

看了中国曲协2024年工作总结,忍不住感慨,贡献很大委屈不小
看了中国曲协2024年工作总结,忍不住感慨,贡献很大委屈不小

中国曲艺家协会近些年在互联网上的关注度不少,哪怕只是一个会议或一份倡议书,都能被人拿来大做文章。有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曲协,但并不意味着这么多人都了解中国曲协,在对中国曲协的认知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身中15刀,派出所副所长邱建军壮烈牺牲!
身中15刀,派出所副所长邱建军壮烈牺牲!

青山巍巍埋忠骨,长江滚滚颂英雄。6月3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殡仪馆告别大厅内挽联高悬、花圈绕护、哀乐低回。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汉兴派出所副所长邱建军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邱建军同志...